企业(单位)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绝大部分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故在审计查证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载体——银行账户的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审计程序方面,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明确规定了必须函询银行余额,这对确保审计质量防范风险大有好处,尤其是验资类的审计;但是对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而言,其审计立足点不适应目前社会审计查证客观实际的需要,这是因为:
1、函询的余额只是静止地反映了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不能反映整个会计期间内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控制了一点却覆盖不了全面,这便显得十分不足,对结算纪律松弛的企业(单位)更是如此。
2、函询银行账户只解决了函询余额与日记账余额一致时的审计确认(立足在会计期间无舞弊的假设上),对二者不一致时以哪一方的审计来确认银行存款余额的问题并未解决。
3、函询办法确认银行存款余额,只适用于有正常未达账的,对会计期间有舞弊的则无能为力了。
下面分别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同行探讨。
一、充分理解银行账户的含义
银行账户是各单位为办理结算和申请贷款在银行开立的户头,也是单位委托银行办理信贷和转账结算以及现金收付业务的工具,它具有监督和反映国民经济和各部门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所以对银行账户余额的审计确认有着重要意义,故不妨作一点探讨。我认为企业(单位)的银行存款,不仅包含实际存在于开户银行的货币资金,还包含了企业拥有的即时存在的银行存款权利,不管这一货币是否实际存在于开户银行。如某人挪用企业银行存款,操作股票等体外从事营利性活动,体外循环,货币从银行提走了,实际已不存在了,但还只能确认为企业的银行存款,因为所拥有的权利归企业,而不能归不法分子。又如企业用支票购货,开出支票,企业便失去了银行存款的权利,即使是供货商未提走货币,也不是企业的银行存款了。建立了这样的概念之后,在有正常未达账、无违法舞弊未达账时,银行账户余额就比较好审计确认了。
二、在合法的未达账的前提下,函询余额与银行日记账余额不一致时,如何审计确认企业银行账户余额,有违法与舞弊时,第三部分再探讨我认为有如下三种确认方法。
1、当未达账仅出现在企业一方时,则以开户银行函询余额为准审计确认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这时由CPA履行一定的程序,通知企业取得相关凭证后,调整银行存款及相关账户。
2、当未达账仅出现在企业一方时,则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准审计确认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这时由CPA履行一定的程序,通知企业取得相关凭证后,调整银行存款及相关账户。
3、当企业与开户银行双方都有未达账时,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余额为准审计确认银行存款余额,(企业调账部分同2)。
以上三种审计确认银行账户余额的方法看似不同,实质上都是余额调节法。我们之所以分别列示,是为了加深理解。
三、立足于揭示错弊,是银行存款审计的核心
上面讲到的以合法未达账为前提,函询确认企业银行存款余额的办法,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假设,而在我国目前财经纪律松弛的一些企业,运用函询法审计确认银行账户余额,就暴露了这一方法的各种薄弱点,在年度会计报表中,甚至留下了诸多隐患。如我们最近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企业,函询开户行2002年11月末的银行存款余额与企业日记账余额一分不差,而在9至11月内,对账单上有存款收入与付出的几十笔发生额,而企业银行存款记账上少记了十几笔收付相关的大金额,截留收入转作他用同样不入账。所以,过多地依靠函询结果审计确认银行存款,是立足点的错认,是不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的,也必然会留下较大审计风险。而把审计立足点放在揭示错弊之后,着眼点除其他银行存款审计方法之外,自然转移到注重银行存款对账单上。银行对账单既表达了银行存款余额,又表达了会计期间所有的发生额,弥补了银行函询表达了一点而丢掉了一面之不足。因此,依靠银行对账单对企业进行银行存款审计比函询可靠得多。顶多只能以银行对账单为主,以函询为辅。当然利用银行对账单,还有一个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问题,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解决的办法是根据ABC管理法,根据重要性原则,根据抽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只能抽查,勾对重要的、金额大的。至于面多大,要视企业在这方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力而定,一般来说关注、勾对、抽查金额不少于总发生额的30%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只函询余额,不关注发生额。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